人人搜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人人搜书 > 病梅 > 第122章 罪相诺(二)

第122章 罪相诺(二)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长乐门外西,日悬于顶。

尚仪同诸位司赞掌赞,早已经在西边处的东向北上恭敬叉手垂立。入宫的诸位内命妇皆着礼服并立其下。

李知站于圣人身旁,今日大礼,她也着蓝袍戴宫冠。

抬目朝上,举册案的两位女史,直着身子在南边。内谒监自接过册案,转而迈步正立长乐门外。

她移开眼,视线落回清河身上。

公主今日上了妆,着翟衣九树花钗,赤绶白玉佩系于腰间。正午的日头并不大,且伴着丝缕清风,司赞引着清河一步一步迈向前处,佩动而不作响。

阔大的长乐门圈住一众人,云层悄然被吹开,细碎的微光自这门中穿过,洒向那封册书上。

使者取而朝东跪伏。

司赞高曰:“拜——”

苏慧垂立在旁,敛心静气复述其语。

“赞公主再拜——”

长乐门下,一众人皆动身拜赞,李知立在最前处,跟着跪伏顿首。

太常寺的礼乐忽而转停,日光破云,尚仪执册跪读声便已经落下。

“三纲已正,王化是先,两姓之和,人伦式叙,咨尔清河公主,柔仪明婉……今遣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兼中书门下平章事郑源持节礼册,和可以克家,敬可以行己,奉若兹道,永孚于休。”

“公主受册——”

清河垂着眼恭敬接过,红帷帐在阳下刺眼飘飞,入耳的宫乐又奏起。

阶下的内命妇皆只等着司赞的一句“再拜”,可尚仪却忽而起身。

苏慧垂立在旁,悄悄瞥了眼,才发觉贵主接过册的那木案中,竟还有一物。

尚仪缓缓抬手,指尖中是一卷诏书,压在那叠册文下,金光一照,白得刺眼。

暖得有些灼肤的光束,一点一点爬上尚仪的手背,她的声音也接着落下——

“清河公主,右可为长,进封为清河长公主,加实封,三百户。”

清河高举册文的手,倏忽间,颤得握不住,她恍惚以为听错。

其下的内命妇也是咋舌,圣人还在,竟亲封自己的女儿为长公主。

李知自圣人身旁,怔然抬起眼眸,落目那卷诏书之上。

此诏得过了三省二十四位朝官的眼,得画阙才能立于此地。

此刻加封长公主的意味颇多,可门下省中无一人驳斥,其中意义已然明了。

她藏于宽袖中的手不自觉收紧,日光一照,只觉头皮发麻。

莫非是那日她带着李委去见圣人……

“谢清让……”她低喃却不敢出声,原来那日,他放自己带五皇子走,竟是知晓会有今日一事,作为门下省给事中,这诏他必亲自过目。

指节上传来的一丝痛意,才叫李知恍然松了手。

“礼毕——”

这一声自掌赞,一路传过内谒监,册使的口中,高声拖长,乐礼不断。

身旁静坐着的圣人,缓缓起身。

繁重的服饰自上而下垂地,压着他尚且破败的身子,李洵到底是隐忍着未咳,一路由着中官搀扶到清河身旁。

年岁向来很快,从前膝下作乐的四娘已经敷厚粉,点红唇,将要嫁人。

李洵不免有些泪花。

“从前,阿耶阻了你哥哥的婚事,阿耶不希望你同他一样……悔恨之时,已经无处去悔,独留遗憾。”

“既是两情相悦,便该好好走下去。”

他抬起那双布满青筋,瘦骨嶙峋的手,轻轻抚上清河的发间,“阿耶怕是,看不见筱雨出嫁了。”

不论是烧毁的公主府还是李洵的身子,究其本,唯剩四字。

时日无多。

“阿耶……”

清河睫羽颤动,日光倾洒所覆的剪影落在眼下,可如今却闪着光。

“学士的话用心听着,朕从前教给你,嘱咐你的话,也用心记着。”

下头垂立之人皆不知圣人与贵主的私语,而一旁的女官与中官皆是垂头。

时日无多,就像一柄悬在太极宫中的剑,悬而未落,将要刺穿每一个人的咽喉。

碎影里的尘埃在武德殿檐角处飘飞,透过窗棂落了一地规矩的格子。

中书门下相公们的衣摆扫过门槛,却都被吴辉拦在外头。

“各位相公,圣人身子撑不住,不见朝官。”

郑源沉声,“自打圣人病了,除了今日册公主露了一面,再未见过百官,递上的折子”说道这儿,他忽而止声。

从前中书草拟的诏书,不就是圣人由着李由林画制可,以至于折子批阅,也时不时代劳,如今这个当口问出此话,无异于掌着李由林的手亲扇他们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脸面。

他脸色变了变,撇开眼,“总归,圣人也该见一见朝臣了。”

吴辉挂着微笑,还是弯身拱手,“老奴是奉圣人的话,也听圣人的话,相公们说再多,也得圣人愿意见,自打从长乐门回来,圣人的身子骨可是撑不住,今日万不敢再操劳了。”

李相公不豫,到底还是叹气问:“见一面也不可吗?”

“恕老奴”

“吴辉。”

恍然一声唤叫他忙转过身子,一时相公们的视线也落在李由林身上。

“见过各位相公。”只瞧着李由林微微弯身,又道:“相公们进去吧。”

吴辉有些为难,到底还是恭敬着问:“大监,这圣人的令……”

“怪罪下来,我替你接着。”李由林朝他扫了眼,“带各位相公们进去吧。”

武德殿内的药味很重,吴辉胆战心惊地带着相公们入内,才发觉圣人此刻竟坐在批奏的案前,抬腕写着什么。

听着一众脚步声再抬眼望见这么一群朝臣,李洵手中的笔便搁下了,脸色也更差了些。

他沉声一唤:“吴辉。”

李相公瞥了一眼坐立在一旁的李知,自鼻腔中冷哼一声,倒是先着那哆嗦的吴辉开口:“陛下,中书门下来此皆开门见山,贵主已册,礼部也择吉日,只待公主府修缮完毕,便可大婚,那么国之大事也该接着定下了。”

其下又有一相公接过话,“储君之位空悬,于国不安,各处使君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长安,又有多少的军乱,陕州军乱,河信军乱,田何思反,多少的祸事不断,合该将五皇子速立为太子。”

郑源忙紧着话头道:“瑞平王第六子,少时是受着大儒的教育,且通武艺,自幼敏而好学,如今正当好年岁,臣觉得比由着谢给事刚教的五皇子,要胜上太多。”

他不觉此言有错,只是李洵的神色也陡然淡下来,那立在旁的吴辉却是替郑相公叹一口气。

圣人子嗣浅薄,一母同出的河间王虽多姬妾,但也无子,可除去圣人这一脉,余下的几位亲王却是不同,这话将一开口,便就戳了大家的痛处。

地上的那些规整的碎影移动,爬上案边散乱的卷轴,无人在意,那是一卷相公们争相欲得,想要窥看内里之物。

“李唐宗亲。”李洵望着阶下,慢慢开口。

郑源同着有些相公的眼,便陡然亮了些。

李知提笔的指尖一顿,她也正默然立耳听着。

李唐宗亲,如何也越不过江山跑到夷狄血脉人的手中去啊!

存疑存疑,若是圣人确信,如何会冷着先前宠爱的陈婕妤,一冷便是八年。

大豫七年,那场与吐蕃之战,碾碎了这段情。

于是他们都万分期许地等着,圣人后头的话。

只是,尘埃漂浮,檀珠轻捻,大殿唯这四字。

再无后句。

郑源心中一紧,抬目凝眉,又是迈步朝前,“陛下……”

“都退下吧,容朕想想。”

病魔缠身之人的心思,九曲百转,有了长公主一事,反倒激起李知心里头的那点求证。

将巧张诗柳的嘱托之人,正在外头……

只等着人都退去,她才搁下笔,自坐塌上起身。

“圣人,张六娘子托付妾来传话,言有事相求。”

李洵那双紧闭的眼才又缓缓睁开,“何事?”

李知抿唇拱手,“大明宫的话,圣人还记得吗?”

她垂着眼,也能感受到头顶的那束视线。

“圣人曾在大明宫与妾说过的话。”

李知越是不言明,李洵便越是不说话。

似乎这场拉锯,是瞧着谁人能抵得住这冷凝无声的空气。

最终,李洵败下阵来,仰头长长一叹。

垂老之音落在殿上,“李知,心急之人,会错过很多事,你的沉稳,丢了。”

“是么?”李知抬目一笑,又是作揖一拜,“圣人不言,妾何敢接言三句。”

“陛下曾说,让妾去查徐柳的事,今日一问也是怕陛下忘了。张娘子的嘱托就是此人,徐柳想见圣人一面。”

细碎的尘埃,藏入李洵案前的香炉熏烟里,砚台内的那点墨汁也被照得镀金。

李洵喘咳。

她是天生的善辞者,胜过其父。

“朕原以为,她会来宫中,见朕一面,至少容青的信,是亲自呈递给朕。”

李知垂眼轻答:“她也是出不去旧魇之人。”

李洵那双眼又合上,泪在黑暗里搅动,公主受册犹在眼前,他这半辈子将死之期,看不到李阙娶妻,也要错过李竹出降。

“徐柳入宫了吗?”

“在外头候着。”

“传她进来吧。”

李知弯身称“是”。

徐柳的身子经这在长安城这一番东躲西藏,似乎消瘦不少,比这几月前在河间王府初见她时,多了些锐气,是富庶之养消散的锐气。

“妾徐柳,拜见圣人。”

李洵没剩下太多精气了,靠在椅背上眼也未睁开,吐着一口浊气道:“你来求见朕,所谓何事?”

李知早也退回至坐塌上,复拿起先前搁置下的笔,徐柳来求些什么,她也好奇。

阶下的女娘跪伏在地,肩膀颤抖不敢抬头,分明是怯懦之色,李知收回这一眼,失了点兴趣。

可就是这般的怯弱之状,却道出大胆之语。

笔尖上凝着那滴墨与她的话,一同落下——

“妾想,见一面河间王。”

墨色晕开。

案前之人蓦地睁眼。

1.内谒监:内侍省官,掌仪法、宣奏、承敕令及外命妇名、帐等事。

2.尚仪局内有司赞司,掌朝见、宴会和赞相,长官司赞,其下有典赞、掌赞(苏慧)

3.“三纲已正,王化是先,两姓之和,人伦式叙……和可以克家,敬可以行己,奉若兹道,永孚于休。”——《唐大诏令集》

第122章 罪相诺(二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123456